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对外资讯

国创会教研院支持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松山湖未来学校引领数智时代教育创新新篇章

4月22日,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支持的“数智时代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术论坛,在令人瞩目的松山湖科学城成功举办。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承办。活动得到地球2.0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讲席教授葛健,国际知名科学教育学者、芬兰大学入学委员会主席、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Jari Lavonen教授,有清华大学“人才魔术师”之称的机械工程专家、深圳零一学院张文增博士,以及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督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万飞校长分别给大会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演讲。论坛还发布了“发现•未来”学生素养评价系统。本次活动包含一个主论坛和两个分论坛,活动吸引了来自境内外的700多位关心科学教育发展未来的教育工作者。


   中小学科学教育主论坛专家报告    

张文增博士以《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与指导》为题进行了生动的演讲,介绍了大学里培养创新人才基本模式和成果案例,他认为创新人才培养要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这三件事,要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训练学生的科研基本功,带领学生直接进入科研前沿。“最关键是要让创新的激情永远在心中燃烧,让学生变成一个爱创新、能创新的人。

Jari Lavonen教授以《Learning science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Experience and outcomes of research projects》为题,围绕科学课程(Science Curriculum)、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实践案例(Examples of papers)三个方面,详细阐述项目学习背后的理论依据,分享了芬兰中学科学教育实施项目学习的典型案例,以及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教学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参与的研究成果,为与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开展项目学习强有力的国际经验。

作为一名天文学家,葛健教授以《AI时代的创新教育》为题,通过鲜活的案例阐述如何结合AI时代的各类智能工具培养高中生进行原创性研究的能力。葛教授认为我国科学家的探索历来习惯问“What”和“How”的问题,但是并不擅长于问“Why”的问题,导致错过了很多重要的发现。葛教授认为中学生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第一,遵循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调研相关的研究领域,提出什么、如何、为什么三类问题;其次,学习关键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概念的组合,大胆想象并提出新想法和假设;第三,不断地实验和试错,进而产生新研究结果,追问研究结果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坚教授以《项目学习三年循证研究及其启示》为题做学术报告,借助核心素养5C模型及团队多年的测评经验,通过连续三年的纵向追踪数据,详细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创新院联合多个学科团队,在北京丰台、北京海淀、上海黄浦、浙江温州、山西晋中等五地区,实施区域推进项目学习三年来,学生在沟通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素养、合作素养、审辨素养、好奇心、坚毅品质、数学建模能力、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基于实证深入剖析了项目学习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让参会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项目学习的力量。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做《跨界融通,为科学教育赋能》的报告,强调了项目化学习在激发学生潜能、推动科学教育创新中的重要性,分享了未来学校在学科、课程、师资、空间等跨界融通的积极探索,以及培养具备复杂性思维和多元化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实践案例,展现了松山湖未来学校通过跨界学习、融通培养、个性化学习等关键要素的结合。


 分论坛一:科学教育管理者论坛 

(向右滑动)

科学教育管理者论坛上,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校长李伟盛分享了课堂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技能、课堂外跨学科组合作增强学生科学兴趣的课程实践。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以《从“为什么到为什么不”的教与学》为题,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成功经验。清澜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文平分享了该校设计了15年贯通的全线协同育人的创新教育,将各个学段的课程设计、学科教学融入教育生态中。温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朱彬茹分享学校如何通过空间的重塑、课程的开设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分享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师生成长的教育实践。


 分论坛二:科学教育师生论坛 

(向右滑动)

在师生论坛现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吴向东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有质疑批判精神的科学教师》为题做了主题分享,他认为教师是最具创造性的职业,研究型教师是科学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李敏以《中学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进行分享,阐述了他所在的学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的“1339”课程体系,打造的九大品牌项目以及实践成果。分论坛上,四位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在校生分别以《创新驱动的科学探索:高压电缆自动清检装置的设计与实践》和《从数据到洞察:校园饮食与心理健康研究》主题,介绍了自己如何将创新科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得到了葛健教授等专家的一众好评。



  “发现•未来”学生素养评价系统发布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以2022版国家课程标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框架,结合 “三力”能力素养模型,形成了一套具有能力指标、课程任务及个性化学习证据的量规系统——“发现•未来”学生素养评价系统1.0,系统成功在论坛上发布。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智能化的数字工具,借鉴国际先进评价理念及量规呈现方式,开创了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素质评价画像的先河,成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体系中的先锋和标杆。


论坛坐落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本次活动继2023年首届论坛后再次成功举办,相信必将成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发展的重要引擎。




— END —

创新评价机制   优化教育生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4-28    阅读数:1052     编辑 管理员

关闭

| 微信客服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公众号 |
扫一扫,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