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生命至上 健康第一 |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吗?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而《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则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校学生占50%,其中41%曾抑郁休学。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随着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然而,许多人都认为心理问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是因为自身的抗压能力差、情绪调节能力不够、太敏感等原因导致的。只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绪展开工作,心理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仅仅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更不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是由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嵌套于一个由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和时间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这些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image.png

第一层系统叫做微系统,也就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个体接触最多的微系统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关系较差、学校风气不良或教师过于严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层系统叫做中系统,指的是各个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经常和老师沟通学生的情况,那么家庭和学校就能共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层系统叫做外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或事件,例如家长的工作性质、教师的培训模式、社区建设等。孩子虽然没有亲身参与,但身心情况却也会受到间接影响。例如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孤独和恐惧的情绪就会增加。

第四个系统是宏系统,是指文化和亚文化、社会环境、价值标准等。如果一个地区崇尚男尊女卑,那么男生可能会因为达不到社会期望而郁闷,女生则可能因为很少获得认可而持续表现出自卑。

最后还有一个时间系统贯穿了其他五个系统,指的是时间因素对五个系统的影响。像是时代变迁、学生的成长历程等。例如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和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改变,以前认为不是问题的事情,如今可能变成了很严重、非常需要重视的事情。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与这五大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最终呈现出某种心理状态。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仅仅是自身心理上的问题,也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因而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工作,还要需要家校社合力、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此外,除了宏观层面上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许多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思路也需要进行反思和转变。尽管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目前许多心理健康工作者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思路还是“补救”而不是“预防”,而且在疏导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一种“大健康”的教育理念,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行动计划》指出,要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而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表明,要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大领域。如果只单独围绕心理健康展开工作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健康教育,那么即使学生的心理状态暂时维持在健康状态,还是有可能因为其他方面的不健康而导致心理健康再次受损。

例如,3年的新冠疫情造成许多学校停课停学,对疫情的恐惧、对封控的焦虑以及对上网课的不适应导致很多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如果我们日常就对他们开展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健康教育,是否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学生的心理障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预防或舒缓?再比如,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提前对学生们进行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的教育,那么当青春期来临时,同学们就不会惊慌失措、适应不良。

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几点是关键:

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开展教师培训和家长课堂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是其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家长课堂,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二、加强家校社共育,构建良好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成效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合作,同步合力。此外,社会也要更加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有爱、有尊重、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化氛围,对健康和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要更加包容、多元、开放。

三、重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预防就是最好的干预,《行动计划》也强调要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因此,应提前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注重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使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时能够从容地面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以培养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为使命,倡导爱+尊重+责任+担当的教育文化,创新中小学健康教育模式,打造测评、课程、教、学、研一体化,助力家校社共育,强调学以致用,促进教育微生态改良,让教育向更好方向持续精进。

在此,国创会教育研究中心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心向阳光,快乐成长!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5-25    阅读数:814     编辑 管理员

关闭